是否进口:否 | 产地:浙江松阳 | 产地/厂家:益鸿 |
材质:2520 | 用途范围:汽车用、 金属制品、 精密电子、 机械制造、 压力容器、 核电、 化工设备、 食用机械、 结构制管 | 仓库所在城市:浙江松阳 |
仓库:浙江松阳 | 质量等级:正品(受理质量异议) | 加工服务:深加工(冲压、折弯等) |
配送服务:可配送到厂 | 货物销售类型:现货 | 规格:89*4 |
断面形状:圆管 | 货号:2520 | 管端形状:光管 |
是否可定制:是 | 是否可加工:是 | 加工工艺:表面处理 |
仓库地址:浙江松阳 | 仓库电话:13305881022 | 产品表面描述:酸洗表面 |
表面:酸洗表面 | 品牌:益鸿 |
产品简介Product introduction
0Cr25Ni20)/s31008/SUS310S/06Cr25Ni20奥氏体铬镍不锈钢
310S(0Cr25Ni20)是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耐腐蚀性,因为较高***比的铬和镍,310S拥有好得多蠕变强度,在高温下能持续作业,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
特性
310S不锈钢是奥氏体铬镍不锈钢,具有很好的310S不锈钢抗氧化性、耐腐蚀性,因为较高***比的铬和镍,使得拥有好得多蠕变强度,在高温下能持续作业,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因镍(Ni)、铬(Cr)含量高,具有良好耐氧化、耐腐蚀、耐酸碱、耐高温性能,耐高温钢管于制造电热炉管等场合,奥氏体型不锈钢中增加碳的含量后,由于其固溶强化作用使强度得到提高,奥氏体型不锈钢的化学成分特性是以铬、镍为基础添加钼、钨、铌和钛等元素,由于其组织为面心立方结构,因而在高温下有高的强度和蠕变强度。熔点1470℃,800℃开始软化,许用应力持续降低。
化学成份
C :≤0.08,
Si :≤1.500,
Mn :≤2.00,
P :≤0.035,
S :≤0.030,
Ni :≤19.00-22.00,
Cr :≤24.00-26.00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бb)(Mpa) :≥520
屈服强度(σs)(Mpa) :≥205
面积缩减(ψ)% :≥50
机械性能
ób(MPa)≥520,ó0.2(MPa)≥205 ,δ5(%)≥40, Ψ(%)≥50,HB≤187 能耐1150℃以上高温。熔点在1398℃~1454℃
用途
冲压模具,夹具,工具,规、裁纸刀、辅助工具等
特性
改善通常碳素工具钢易碎裂的性质,而达到延长工具的寿命。真空脱气精炼钢,质量稳定。淬透性良好,油冷淬硬(淬裂和变形少)韧性和耐磨性良好,工具。
热处理
回火:180~200
退火状态,≤207HB,压痕直径≥4.20mm
淬火,≥62HRC
产品细节图Productdetail drawing
浙江益鸿 不锈钢有限公司为专业生产不锈钢无缝钢管的大规模企业,公司的前身为行业的温州市益大钢管厂在松阳的再投资企业,现拥有丽水松阳和温州龙湾两大生产基地,员工400多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0余人,固定资产8000多万,年产值超2亿元。
公司严格按***:2008要求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拥有国内的12000KN冷拔机组和***的全温控不锈钢固溶退火炉等生产设备,同时具有ETM16-159涡流探伤仪、UT16-159超声波探伤仪、UT159-830超声波探伤仪、30Mpa水压试验机、液压材料试验机、化学分析仪、晶间腐蚀试验等完善的检测设备。
可生产规格为:外径Φ6~Φ830mm、壁厚1~60mm;主要牌号为:304/L/H、316/L/H、321/H、317/L、310S等;产品执行GB、ASTM、ASME、DIN、EN、GOST、JIS、PED、船泊入级等,广泛应用于石化、化肥、核电、锅炉、舰船、环保、航空、造纸、食品及医疗等领域,为较早通过特种设备制造许可证和欧盟承压设备制造认证的企业。
在炉卷轧机中,不锈钢冲压弯头配件的整个长度的热机械历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在生产微型不锈钢冲压弯头配件时,这将强烈影响精密不锈钢管厂产生的再结晶程度、晶粒长大和析出。并导致整个不锈钢冲压弯管长度对终组织和功能的急剧变化。在修整过程中,必须保持原装零件的几何形状,更好使用丝锥铲磨床进行磨削。解决这一问题的更佳方法是根据被加工螺纹的具体要求定制基面较短的丝锥。
目前常用的无缝不锈钢是PVC或PE管。虽然PVC或PE管是比较经济、抗腐蚀能力强的管材,可取代很多金属管材,但是其性能仍然存在一定的缺陷,而且不能满足一些特殊环境的使用。
无缝不锈钢管分为一般钢管、中低压锅炉管、高压锅炉钢管、合金钢管、不锈钢钢管、石油裂缝管、地质钢管等钢管。产品广泛应用于石化、印染设备、制糖设备、啤酒管、热交换器、医疗器械、水处理设备、厨具、汽车配件、供水等行业。
聚变材料的工程可行性时限决定着聚变能源商业化时限。目前现有的材科很难满足未来聚变峨高温、高压和强种子辐照的苛刻条件。所以聚变堆材料研究面临的任务是开发高性能的新型材料,探索大大提高现有材料性能的途径以及聚变材料设计到结构材料(包括防氚渗透涂层)、面对等离子体材料,中子倍增材料、氮增殖材科、绝缘材料等。